當前位置:首頁 > 新聞中心 > 專題專欄 > 中國電科.世界互聯網大會 > 現場直擊
在“互聯網之光”博覽會上,中國電科網信體系板塊中展示的上海城市運行數字體征大屏,吸引了大家的目光。
這是近期剛上線不久的上海城市運行數字體征,是國內首個“實時、動態、鮮活”的超大城市運行數字體征系統。
近年來,中國電科全面落實與上海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。以上海為主陣地,大力推進“物聯、數聯、智聯”三位一體的新型城域物聯專網建設。依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首個城市級物聯網安全管理平臺“電科·海石”,在上海研發并上線國內首個超大城市運行“數字體征”系統。這是首次使用可視化大屏將“城市數字體征”的概念具象化,對“城市生命體”進行即時“全時智慧體檢”,并以此為樣板在全國推廣、落地。
相較于傳統靜態的城市運行體征,上海城市運行數字體征系統是“活”的,基于物聯感知神經元進行規模化部署(物聯終端),融合政府、社會、互聯網的多元數據(市民端和網絡端),以32個類別、1000多項主要指標,對城市“呼吸”(城市生態與環境)、“脈搏”(城市車流、人流、物流等)、“體溫”(政務、民生服務等)等生命體征進行實時、全面、客觀地態勢感知,描繪實時、鮮活的城市畫像,并通過海量智能算法為支撐,研判城市運行的趨勢和規律。有效解決在城市管理中“看不清楚、管不過來、處理不了”的情況。為城市的精細化治理,提供科學依據。
防臺防汛 一屏處置
今年臺風多發季節,“煙花”和“燦都”先后影響上海,上海依托“一網統管”平臺,通過數字化推動精準化,實現早發現、早預警、早研判、早處置,最大限度降低臺風對市民日常生活的影響。
掛在“上海市防汛指揮部”幾個大字下面的一張大屏,是“一網統管”的具象,“值班值守”“綜合汛情”“視頻監控”“防御準備”“風險隱患”……大屏上,一個個欄目一目了然,隨即點開一個欄目看到的吳淞口水文站水面現場,畫面還有些抖動。原來,那是因為外面風特別大影響監控探頭所致。“有了這塊大屏后,哪個檢測點發生什么汛情,大屏都能實時感知,并通過系統自動派單到相應工作人員處置。”上海市防汛信息中心工作人員表示。
“一網統管”防汛防臺系統,將各部門碎片化信息化零為整,市防汛指揮部門,通過系統時刻了解臺風、暴雨、高潮、洪水等汛情變化,及時監測搶險物資準備、人員轉移安置、船只進港避風等各類防御準備情況。
治頑疾 有妙招
垃圾分類投放環節的監管,對很多街道來說都是個難題,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人力,卻往往只能做到事后監管,監管成效大打折扣,如何讓城市治理從大量重復性勞動中擺脫出來?有沒有更智慧高效的辦法?
上海普陀區的工作人員利用一網統管解決垃圾分類中的頑疾有妙招。
長征鎮根據小區垃圾分類難點,依托整合鎮城運中心“一網統管”平臺以及小區物業辦公室監控平臺,連接物業小區垃圾分類投放處安裝的智能監控設備,開發應用了“垃圾分類智能聲光報警監控系統”。實現“垃圾分類+大數據”的小區物業、鎮城運中心兩級管理新模式,管理手段更加智能,更加人性化,降低實行垃圾分類所需的人力資源。
“我們在箱房安裝了智能高清攝像頭,對非定時時段亂扔行為形成震懾。”針對非定時時段小包散落垃圾等管理難點,甘泉路街道依托“智聯普陀”平臺,引入多種智能化應用場景,運用智能傳感器輔助管理,既節省了人力,更提升了效率。
曹楊新村街道建有全市首座5G智能垃圾箱房。通過實時監控所有垃圾廂房點位,查看每個垃圾廂房的垃圾投放情況,自動輪詢所有垃圾廂房監控視頻,快速掌握轄區內違反定時定點投放垃圾的違規情況,通過手機舉報、巡查、反饋,聯動所有處置力量,快速處置不合規事件。
中國電科在以上海為城市數字化轉型的主陣地的同時,積極輸出“一網統管”的上海模式,服務全國智慧城市建設。目前,已與江西、江蘇、新疆、山東等地的城市開展全面合作。